山菅兰和水仙花有哪些区别?

山菅兰图片

科属不同

山菅兰:属于天门冬目阿福花科山菅兰属。

水仙花:属于石蒜科水仙属。

形态特征不同

植株高度:

山菅兰:植株较高,通常可达 1-2 米。

水仙花:植株相对矮小,高度一般在 15-80 厘米左右。

叶子形态:

山菅兰:叶狭条状披针形,长 30-80 厘米,宽 1-2.5 厘米,基部稍收狭成鞘状,套迭或抱茎,边缘和背面中脉具锯齿。

水仙花:叶片为扁平带状,长度一般在 30-50 厘米左右,宽度在 1-2 厘米左右,无叶柄,呈丛生状。

花朵特征:

山菅兰:花为圆锥花序顶生,分枝疏散,花常多朵生于侧枝上端,花梗长 7-20 毫米,花被片条状披针形,呈绿白色、淡黄色至青紫色 。

水仙花:花单生于花茎顶端,通常有 6 片白色花瓣,中间有黄色副冠,花朵呈圆筒形,有芳香味。

果实形态:

山菅兰:浆果近球形,深蓝色,直径约 6 毫米,具 5-6 颗种子。

水仙花:果实为蒴果,由子房发育而成,成熟时背部开裂,释放出黑色的种子。

生长习性不同

山菅兰:喜半阴或光线充足环境,喜高温多湿,耐阴,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,在贫瘠、肥沃的土壤中都能生长。

水仙花:喜阳光充足、温暖湿润的环境,较耐寒,适宜生长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中,一般在秋季种植,冬季生长,春季开花。

毒性不同

山菅兰:全草有大毒,茎汁尤强,误食可致腹泻、食欲不振、精神萎缩,严重时呼吸困难甚至死亡。

水仙花:鳞茎部分的汁液有毒,如果误食很容易导致呕吐、腹泻等中毒现象。

苗木推荐

相关文章